今天是:
【舜耕人物】我校校友曹多勇所著小说被全国语文高考试卷选用
浏览次数:91      发布时间:2023-06-09

【人物简介】

曹多勇,淮南师范学院数学系81级校友,任职于安徽淮南市文联。淮南市作协副主席,安徽文学院合同制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大河湾》。短篇小说《塌陷区》获第四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中篇小说《好日子》获2002—2004年度安徽文学奖。短篇小说《人羊》入选《2004年度中国短篇小说》等三种年鉴选本,短篇小说《幸福花儿开》入选2005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并入选《2005年度中国短篇小说》等四种年鉴选本。

60岁与高考再续前缘的传奇故事

“我今年已经60多岁了,没想到还能有机会和高考联系到一起。”6月6日,淮南师范学院数学系81级校友,安徽作家曹多勇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据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介绍,曹多勇的微型小说《长出一地的好荞麦》,因为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被选用为全国高考乙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

一段“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励志故事

据悉,曹多勇的此篇小说讲述了一名生长在淮河流域大河湾地区的老农民德贵在一片河滩地耕种,由于早年间淮河不定期涨水,德贵不忍心看着河滩地荒芜,先后种植的黄豆、绿豆、麦子等却因为土地泡水颗粒无收,却坚持耕种的故事。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在6月6日发布的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中表示,小说《长出一地的好荞麦》的主人公德贵在得不到众人理解且多次失败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耕种河滩地,既反映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引导考生思考“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道理,自强不息,无惧失败。

人物访谈,对话曹多勇的文学创作

据悉,《长出一地的好荞麦》的创作灵感来源作者父辈真实经历,童年的记忆是一个作家最好的创作题材。小说主人公德贵的原型便是来自他的父亲。作者小时候,家里就会一年一年地在河滩地上种地。当年之所以要将这些故事写下来,也是希望将我们父辈做过的这些事情,还有他们对于土地的热爱记录下来,传达给更多的年轻人,让大家记住祖辈的这些经历。这次小说被全国高考乙卷选用,对作者而言也是个惊喜,能够有机会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到这些故事,了解淮河文化,了解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可爱、淳朴的乡亲们让作者很是欣慰。

 

我与淮南师范学院的不解之缘

“我就在小说中的农村长大通过高考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曹多勇1981年参加高考并顺利考入淮南师范学院数学系,大学毕业后,因为热爱文学和艺术,最终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一名作家。在曹多勇先生口中,这样概括自己的写作特点:一是生活性作家,他习惯于从生活中寻找原型,进行再创造;二是用第一人称写作,以细节描写获取作品的真实性;三是只写淮河流域的人与事,语言方面保留方言。他表示作家要顺应变化,不断考察各种文化形态,才能写出无愧于时代、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作品。

多年来,曹多勇一直心系母校的发展,致力于引导帮助青年大学生成长,常年来和学校世纪星文学社保持联系,多次在母校开展文学讲座,用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创作经验为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文学创作知识与文学艺术欣赏的盛宴。在校期间,他时常告诫学弟学妹们,成功之道贵在自信、努力和坚持,人生路漫漫要多读书、勤思考。